景区承载量
快捷方式
景点 留言 美食 投票 酒店 问卷 交通 反馈 娱乐 特产 客服
顶部

当前页面: 首页 > 天蒙总览 > 天蒙景点

漂流
发表时间: 2021-10-19 15:14 | 作者:系统管理员 | 浏览:3073
  天蒙山森林漂流长约2000米,落差180余米。一条蜿蜒的玻璃栈道,时而平缓时而湍急的流水中,乘风破浪,山高水长,其间的惊险、刺激和快乐。绿水白云缭绕,纵情山水间,心游尘世外,如入桃源仙境,忘却俗世忧烦。  
沂蒙山小调,沂蒙山小调诞生地,沂蒙山小调活态博物馆
发表时间: 2021-10-19 15:10 | 作者:系统管理员 | 浏览:4281
 《沂蒙山小调》诞生地教研基地是集国防教育、沂蒙党性教育、沂蒙红色文化教育、红色研学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基地。该教育基地包括《沂蒙山小调》诞生地、沂蒙山小调纪念馆、大众日报社印刷厂纪念馆、抗大一分校文工团驻地旧址,以及沂蒙历史、沂蒙文化等特色展馆。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和后勤机关经常活动地、驻扎地,抗大一分校、《大众日报》印刷厂都曾长期在这里驻扎。 1940年,国民党顽固派扶持地主土顽反动武装和反动道会门“黄沙会”杀害抗日干部,“蚕食”我抗日根据地。为揭露国民党顽固派阴谋和黄沙会罪行,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员李林、阮若珊在白石屋村创作了《反对黄沙会》,为瓦解敌人、教育群众、鼓舞我军斗志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经过不断修改加工,注入了更多歌颂家乡、歌颂共产党的元素,形成了今天传唱大江南北的著名民歌《沂蒙山小调》。 1999年,费县县委、县政府在《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建立了纪念碑、纪念亭,记载了《沂蒙山小调》诞生的过程、词曲及作者,并请原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长袁成隆题写了“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纪念碑名,词作者阮若珊题写了“深深怀念沂蒙好地方”,分别镌刻在巨形花岗岩上,以启后人,永志不忘。 2016年,费县县委、县政府和山东鲁商集团合作,在《沂蒙山小调》诞生地恢复了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大众日报印刷所旧址,新建了沂蒙山小调生态博物馆,包括《沂蒙山小调》纪念馆、沂蒙人家、沂蒙历史等七个特色院落,目前已成为弘扬沂蒙精神、展示沂蒙文化的重要基地。  
登山游步道
发表时间: 2019-09-27 09:03 | 作者:系统管理员 | 浏览:6081
全长12公里,有悬空栈道、自然石步道、木栈道、松针路等样式,沿线根据沂蒙文化设计景观节点和休憩平台。
天蒙山世界第一人行玻璃悬索桥
发表时间: 2019-09-27 09:01 | 作者:系统管理员 | 浏览:5965
  世界第一人行玻璃悬索桥系连接望海楼和玉皇顶两个景点的人行天桥。该桥总投资约8000万元,桥跨布置采用双塔单跨吊悬索桥,中跨长度420米,边跨长度分别为38米和47.5米,全长505.5米,为世界最长、跨度最大的人行索桥。大桥主梁宽4米、人行道宽2.4米,桥面距离谷底的高度为143米,宽跨比1:120。为增加结构的抗风稳定性,在桥面下方设置了抗风缆,通过抗风缆索将桥面与抗风缆索相连接,在国内人行桥梁中首次增加了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与巡检通道。人行索桥的建成避免了游客穿过深达143米的娄子沟,节约40分钟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