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行社会责任 彰显国企担当
发表时间:
2021-12-21 17:02 |
作者:系统管理员 |
浏览:3369
1、社会责任
一.践行“两山理论”,“3+1+1”模式将荒山野岭发展成一流景区
地处沂蒙山最东端的天蒙山,作为沂蒙山的支系之一,坐拥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和优越的自然生态禀赋。这里不仅是红色革命老区、著名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诞生地,还是东夷文化的发源地和东夷民族的核心生活集聚区。早在天蒙山正式开发之前,这座有着“岱宗之亚”美誉的大山,地处偏远、交通闭塞、人烟罕至。常年的贫困帽子,让这里的人们只能靠山吃山。当时,大山深处的中药材、名贵树木等被大量盗挖,曾经漫山遍野的山杜鹃也几乎绝迹。
为彻底扭转这种落后局面,留住“美丽乡愁”。近年来,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山东省国欣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以下简称天蒙景区)秉承“服务山东大局、服务人民大众”的国企使命,紧紧围绕“打造引领山东、示范全国、世界知名的大沂蒙山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综合运用“旅游+”的开发理念,积极推动文旅产业融合,为沂蒙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天蒙路经”。用景区总经理朱爱军的话说,“我们之所以能够从旅游行业的小白快速成长为山地旅游的样本,主要是凭借三流的资源,打造了一流的产品,通过一流的运营营销,发展成了一流的景区。这种“3+1+1”的新模式,大大转变了传统旅游的发展方式,实现了沂蒙山旅游的新旧动能转换”。
(一)高起点规划
景区先后委托了美国AECOM公司、北京大地风景旅游规划设计院、清华古建设计研究院和北京土人规划设计院等国内外一流规划设计机构按5A级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标准进行了规划设计,仅规划设计费就花了两千多万元。同时聘请了行业内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对规划进行反复论证,以确保总体规划的前瞻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2012年景区的总体规划顺利通过了山东省旅游局和临沂市政府组织的评审,后又荣获了国际旅游投资协会颁发的“中国旅游项目最佳规划设计奖”。
(二)高标准建设
为保证景区在市场上有足够的核心吸引力,天蒙景区围绕着打造“第一和唯一”的目标,建设了一批精品项目,其中“沂蒙山小调活态博物馆、世界第一人行悬索桥和江北第一悬崖栈道”三个项目被有关专家称为有可能成为遗产;“360 度全景索道、望海楼和玉皇宫”三个项目被有关专家评价为三大精品工程。已建成的全国第一条高山无障碍游步道,实现了残障人士和老年人坐着轮椅游天蒙的梦想。同时景区高度重视文化传承,通过挖掘沂蒙山的各类文化资源,建成文化景点百余处,形成了一条长达 13 公里的沂蒙文化长廊。另外还投资一千多万元打造了沂蒙山智慧景区系统,成为国家旅游局“全域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在山东的首个试点。
(三)规范化运作
由于旅游项目开发牵涉部门多,手续复杂,作为国有企业开发这样的大型旅游项目,天蒙景区从一开始就定位在规范化运作,不留后遗症。先后妥善办理了项目可研、环评、土地预审、水保、地质灾害评估和压覆矿产调查等多项审批手续,使所有建设项目合法合规。与此同时,景区还十分注重和谐化开发。在工程建设中尽可能少地占用和破坏林地,施工期间严禁就地取材。新增绿化苗木50万多株,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有叶,真正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还注重与当地政府、百姓的和谐相处,整体搬迁安置了 4 个村 200 多户,实现零上访和谐拆迁。
(四)专业化运营
景区通过两年多的运营总结,参考国内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了景区运营管理和服务质量标准化体系,形成了一整套山地旅游景区运管体系。目前省旅游协会正在该体系的基础上,编制面向全省旅游景区推广的标准化体系。同时狠抓优质服务,重点围绕提升对客服务质量做文章。运营4年多来,景区游客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5%以上,网络好评度4.9分。
此外还通过创意驱动营销的方式,加强活动引领,有节造势、无节造节。先后举办了天蒙新春庙会、开山节、女神节、男人节、伏羊节、沂蒙山小调音乐节、七夕万人鹊桥会、金秋板栗节等大型活动。并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自媒体的结合,线上与线下融合,中央媒体与省市县各级媒体相结合,新闻报道与广告相结合,硬广与软文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多层面、多角度、立体化、多元化的宣传推广网络。
从过去贫穷落后,百姓靠盗挖山野珍贵苗木维系生计,到如今百万游客纷至沓来,村民坐在家门口即可创收。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天蒙山以红绿融合发展的理念,深入践行习总书记的“两山”理论的结果。据统计,截止目前,天蒙景区已累计接待游客超过400万人次,累计营业收入近3.5亿元,成为临沂地区接待人次最多、收入最高的景区,确立了在临沂市的龙头景区地位。基本实现了“游客满意、企业盈利、业内好评、政府欢迎、群众受益”的良好效果,成功地开启了沂蒙山“红绿共舞”的旅游新篇章。
二.弘扬沂蒙精神,“沂蒙山小调”奏响红色基因传承大乐章
为更好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近年来,天蒙景区坚持红绿并重的产品打造路径,在打造一流山岳旅游产品的同时,依托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将红色文化和研学旅游深度结合,深入实施“唱好一首歌、演好一台戏、拍好一部剧、读好一本书、建好一处党性教育基地”的六个一工程,既突出了传统特色又体现了时代特性,已成为对外宣传红色旅游的重要窗口。
如今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已成为临沂沂蒙红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党性教育、红色研学、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教学培训基地,先后被定为山东沂蒙党性教育基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教学点、中共临沂市党校教学科研基地,成为传承沂蒙老区光荣传统的重要载体和宣扬沂蒙精神的重要阵地,成为沂蒙党性教育基地新亮点和临沂革命老区“红色地图”上除沂蒙山孟良崮战役遗址、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大青山突围胜利纪念馆之外的又一闪亮新坐标。
据统计,自天蒙景区2016年开园以来,先后吸引了近百万名党员干部前来参观学习、接受教育,数十万名中小学生进行红色研学。一批又一批的红色党建团队,走进掩映在山水间的红色教育基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学唱红色经典《沂蒙山小调》,参观沂蒙山小调纪念馆,通过聆听故事讲述,重温革命历史,接受红色教育洗礼,切身感受革命老区党和人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切身感受乡村振兴为沂蒙山区带来的由“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巨变,见证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弘扬,感受红色沂蒙精神脊梁崛起的磅礴力量,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汲取奋进力量,在时代变革中坚守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进。
未来天蒙景区还将全力打造国家级党性教育基地、红色研学基地,充分发挥“沂蒙山小调诞生地”、“沂蒙精神”重要发源地的优势资源,以弘扬沂蒙红色文化为主线,借助“沂蒙精神”主题教育基地的资源优势和载体作用,以课程开发为契机,丰富红色教育内容,通过新建营房研学游宿舍、忆苦思甜革命食堂、红色邮局、军粮油坊、红色演艺剧场等教学点,以及精心设计唱红歌、抬担架、挑军粮、推小车、压石碾、烙煎饼等参与性、体验性较强的活动,寓教于乐,创新打造情景式红色教育阵地,进一步增强基地教育功能,增强红色教育的感染力、生动性和实效性。
2、精准扶贫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打赢脱贫攻坚战,改善民生尤为重要。10年来,天蒙景区始终立足于沂蒙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过培育经典、创造精品、传承基因、融合发展,大力推进了沂蒙山红+绿旅游产品体系建设,持续完善了沂蒙山旅游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创意提升了沂蒙山特色节事活动体系,不断提高了沂蒙山旅游的规范化管理水平,逐步强化了沂蒙山红色研学教育功能,充分发挥了沂蒙山旅游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带动作用。
(一)借力龙头景区,全域旅游大格局已经形成
作为临沂旅游的龙头景区,天蒙景区的成功开发极大地推动了临沂市新旧动能转换,提高了沂蒙山旅游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目前,在天蒙景区的带动作用下,费县新建成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4家;新成立旅行社8家,新开业酒店20余家。周边孟良崮、椿树沟等营业景区以及周家庄等乡村旅游更是直接受益,成为当地旅游快速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的代表。
与此同时,天蒙景区的开发建设还进一步带动了周边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乡村环境的提升。在天蒙景区的开发过程中,天蒙公司通过申报专项资金等方式,先后获得山东省交通厅拨付4000万扶持资金进行了垛南公路的拓宽改造,并在部分路段加装路灯;山东省水利厅拨付资金100万进行了白埠河小流域治理;还协调费县人民政府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建设村级道路140余公里,开通了从县城直达景区的直通车,解决了山区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极大方便了游客和居民的出行;新建改建旅游厕所121处,其中61处为旅游扶贫村公共厕所,使得景区周边的绿化及村容村貌、环境卫生等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此外,随着“旅游+”理念的推行,费县当地“村村都是度假区、处处都有农家乐”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特别是受天蒙旅游区年平均100多万接待人次的大客流影响,当地政府积极引导村民开办农家乐、采摘园、乡村民宿等,打造旅游发展集聚区,村民营收渠道越来越多元。目前天蒙旅游区已辐射带动了周边牛岚村、仓泉村、五圣堂村、北刘家庄村、谭家庄村的乡村旅游发展,带动了大批贫困人口以资源租赁、旅游从业、旅游创业等多种形式参与到旅游发展中来,走上了增收致富快车道。
(二)文旅融合产业联动,乡村经济日益繁荣
近年来,天蒙公司在当地政府主导下积极促进景区周边乡村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融合,把休闲娱乐、养生度假、文化艺术、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农耕活动等有机结合,探索出多种旅游扶贫模式,强力撬开贫困桎梏。
以景区所在的费县薛庄镇为例,当地镇政府利用天蒙旅游区的辐射带动引领作用,完善旅游相关配套服务产业,在原马头崖乡驻地2公里核心区规划建设了沂蒙山红色小镇。小镇设置红色主题文化公园和旅游商贸一条街,重点打造镇游客集散中心、精品乡野民宿、大青山党性教育培训中心;打造环石岚水库13个村的美丽乡村片区,集中展示沂蒙地方民俗文化并引入了沂蒙特色美食、旅游工艺品/购物品等商业业态,将农业综合开发、旅游观光、农业龙头企业等多业态进行整合,开启了“旅游+农业”、“旅游+电商”等发展模式。
截至2020年上半年,天蒙公司已实际完成投资7.47亿元,先后完成4个村庄200余户村民的整体搬迁安置和近2000亩林地的土地流转。在整体搬迁安置过程中,天蒙公司积极响应费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高效农业示范区、乡村旅游示范区“三区同建”的工作要求,积极培育发展旅游产业,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顺利实现零投诉、零上访的和谐拆迁。同时以偿付土地租赁方式,使上/下白石屋、龙将、东南庵子等费县薛庄镇和东蒙镇等北部山区50多贫困户以此获得1600元/亩每年的土地租金收入。
同时天蒙公司通过开展村企结对帮扶和爱心助农等活动,有针对性地组织旗下旅游景区以及有业务往来的餐饮饭店、旅行社、旅游商品企业等多家涉旅单位在服务外包、安排就业、购销旅游商品(用品)及旅游培训等方面与贫困户进行结对合作、精准帮扶,就近吸纳贫困人口就业。例如天蒙公司在景区内设置了安保、保洁、停车场管理员等公益性岗位80余个,优先提供给周边乡村拥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上岗;分别在景区东门和南游客中心停车场周边建设了爱心扶贫“小木屋”,以成本价出租给18名贫困户经营。据不完全统计,天蒙旅游区项目建成之后,景区周边乡村新成立农业经济合作社20余个,旅游发展间接受益350余户、1350多人,实现人均增收2000元;另外天蒙旅游区以大旅游项目带动当地人口就业创业,通过在项目区周边开办农家乐、采摘园及直接在景区安排就业等形式,带动直接就业165户、630多人,人均增收32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