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首页 > 天蒙资讯 > 行业新闻 >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行业智力支撑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并提出了实施重点人才开发计划、发展现代旅游职业教育、加强旅游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加强旅游基础研究等很多具体措施。
对此,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白长虹认为,规划所呈现的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推进思路与我国旅游业实施五大发展理念高度一致。五个方面的重要举措站在服务国家旅游发展重大战略需求的高度,全覆盖、立体化、多层次、纵深式推进,体现了旅游学科在人才培养上的特殊价值和现实意义。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王昆欣说,规划用较大篇幅,较为详细地提出了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以问题为导向,突出针对性,可操作性强,对“十三五”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作用。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博士点学科带头人马耀峰表示,规划给涉及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都“派了活”,使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从“务虚事项”变为“务实任务”。而且,“重点人才开发计划”以项目形式让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能够“落地”,有了明确的重点任务实施表,可使人才队伍建设从“说一说”变为具体行动。
规划强调,加强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开展‘一带一路’等国际旅游人才开发合作,推动高校开展国际交流。大力引进海外高端旅游教育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支持旅游专业骨干教师和优秀学生到海外留学进修。
白长虹分析,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旅游产业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交流的内涵正在不断深化,“请进来”和“走出去”呈现出规模化、平台化、讲品质、讲实效的特征。在这一进程中,正在不断开拓海外市场的代表性中国旅游企业,也应把市场建设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提早布局国际化旅游人才的培养、锻炼、储备。相关部门要鼓励院企合作创建新型旅游国际学院,优势互补,融合创造新路径。
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马勇说,在旅游经济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国际化人才的匮乏与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人才是当务之急。旅游院校应积极开展与海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引进和输出,打造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加强国际校企双向人员交流,实施国际化的学生职业素质训练,培养国际化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人才。
规划还强调发展现代旅游职业教育,提出“加强对旅游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统筹指导和综合保障,加快建立适应旅游产业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有机衔接、布局结构更加合理的现代旅游职业教育体系。”
王昆欣认为,规划提出加快建立现代旅游职业教育体系,强调了旅游类专业示范点建设、旅游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开展创新型示范性校企合作项目等,这符合国务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而且建设项目具体可行。
“目前,我国旅游职业教育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区域发展不平衡、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不高、毕业生就业率下降、教师队伍参差不齐等。”王昆欣建议,在推进规划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一是考虑不同地区的均衡发展,适当向中西部地区旅游发展较快的地方倾斜;二是各级政府要加大旅游职业教育的投入,保障旅游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三是旅游院校要主动融入旅游业,根据当地旅游发展的需要培养人才;四是旅游企业特别是大型骨干旅游企业要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在实习实训、双师型教师培养、就业指导上给予院校和师生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规划还重点对加强旅游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提出了针对性措施。马耀峰表示,2013年,“旅游管理专业”由原来的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变为与工商管理并列,成为管理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大类,这说明了旅游管理专业地位得到提升。
为适应我国旅游业大发展的需求,设置新的旅游本科专业势在必行,如旅游产业与管理、旅游科学等专业。目前,我国已出版的旅游管理专业教材量大面宽,需要从锻造精品、提升理论视角,推出一批旅游权威性教材、创新教材与理论教材,建设一批数字化精品课程共享资源课程。
“目前,旅游本科专业被提升为一级学科,但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旅游管理还是隶属于工商管理的二级学科,与我国建设旅游强国目标与旅游业发展实践,以及本科专业设置不相匹配,各方还应继续给予呼与鼓。同时,旅游学科综合性强,仅靠管理不太适合旅游学总体发展,建立旅游学大学科,也是发展大趋势。”马耀峰说。
马勇认为,旅游的多学科交融性决定了旅游研究视角和研究领域的广泛性和复合性,应加强对生态旅游经济、文化旅游产业等关联学科的建设发展。对旅游及其相关学科的专业建设还应结合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理念和战略,充分吸纳先进的网络技术进行课程资源的建设和授课方式的创新,以更加适应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
转载至:中国旅游报